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

创建于03.17
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
④缸孔与柱塞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,缸孔边缘应抛光、倒圆;为了延长缸筒的使用寿命,有的在活塞孔内装上耐磨合金缸套(图f),有的则用烧结或其他方法覆盖耐磨层;为了减小侧向力,活塞表面曾开有环形槽[图g(a)],但现在看来,这样容易造成柱塞的卡死,所以目前多采用轻型柱塞。为了减轻重量,减小惯性力和离心力,改善泵的动态特性,通常将柱塞制成结构简单的空心形式。但空心缸筒增加了缸体内的无效“死”容积,不利于提高容积效率和降低噪声,所以一般用轻金属或轻质塑料填充[图g(b)]。
0
另外,为了减少柱塞与缸孔间环状间隙的泄漏,柱塞孔间隙一般控制在0.02~0.04mm内。
⑤配油进出时,缸体端面上的配油板和辅配油板要承受因加T精度误差和工作中的倾翻力矩而产生的缸体的偏载荷。如果缸体端面与配油板之间的间隙过大,会增大泄漏,降低容积效率,反之,会加剧配油板的磨损。理想的接触状态是缸体悬浮在配油板上。
如果配流板与缸体之间的间隙不均匀,会加剧配流板与缸体端面副的磨损,影响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。为了控制间隙不均匀,在配流板或缸体的结构上可采取以下措施。
a.平面分布由于配流板与缸体结合处为平面,故称平面分布。这种结构具有加工维修方便,能轴向补偿等优点,因此,这种结构在中小排量泵、马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。对排量较大的泵、马达,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措施之一来弥补间隙不均匀:一是采用浮动配流板[图H(a)]自动补偿配流板1与流套5的相对浮动;二是采用浮动缸体[图H(b)]自动补偿缸体2与流套5的相对浮动。相比较而言,它加工方便,压缩比容易选取,但缸体运动惯性增大,调心性能差,影响泵的自吸性能;三是采用浮动过渡板[图H(c)]自动补偿缸体2与流套5的相对浮动。 H(c)]采用过渡板7与气缸体2的相对浮动来自动补偿,加工、维修方便,但补偿量较小。
0
对于平面配气,有时采用一层青铜等减摩材料(图f)覆盖在气缸体底端面上,以减少配气板与气缸体结合面的磨损。
b.球形配流道如图1所示,由于配流板1与缸体2结合面为球面,故称球形配流道。该结构自定位性好,能自动补偿,但球面加工需专用设备,精度要求高,维修不便。
0
留下您的信息并
我们将联系您。
Phone
WhatsApp
WeChat